专题研究 | 浅谈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领域碳中和实现路径——以湖南省为例 |
|
作者: 来源: 浏览:1427 次 | |
近日,由我司生态规划部撰写的《浅谈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领域碳中和实现路径——以湖南省为例》一文刊发于《中国工程咨询》(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主管、主办)2023年第10期,作者为生态规划部邓武军、黄颂、詹天洋、邹鹏。本文系湖南省低碳发展基础性研究项目“湖南省能源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研究”“湖南省农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工程咨询》杂志是由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主管主办的我国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工程咨询行业国家级月刊,期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投资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介绍中国工程咨询行业工作动态和发展面貌,沟通国内外工程咨询行业信息,报道工程咨询业焦点人物、重要事件及典型案例,探讨工程咨询理论建设,传播工程咨询业务知识等。
粮食主产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然而在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农业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持续加强。因此,推动粮食主产区减排固碳对我国农业领域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湖南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领域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机四个方面探索协同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实施路径,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世界人口及粮食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推动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上升。因此,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对农业参与者来说至关重要。
农业农村领域主要碳排放源:①稻田甲烷排放;②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③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④动物粪便管理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
农业既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又有着巨大的碳汇潜力,农业减排增汇将是国家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贡献者,相关研究表明,经过优化组合,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有30-50%减排潜力。
一方面,粮食增产和温室气体减排二者之间存在矛盾。粮食增产可能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有时减排压力又会导致某些地区的粮食减产。
我国畜禽产品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尚未健全,当前市场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畜禽产品的品质、安全和绿色低碳属性提出的高要求。
渔业生产方式落后,碳排放量较大,渔业企业缺乏环保意识,渔业产业链过长且缺乏有效的碳排放监管措施,致使不可避免地存在能源的浪费和碳排放。
湖南农机高端产品占比太低,畜牧水产智能化绿色化装备短缺,部分农作物播种收获环节机具研发不足。
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种高效低碳的种植模式,创建水稻绿色化栽培基地。
全面实施优质湘猪工程,推进生猪优势产区集群式发展。推进以地定养和种养结合,加快提升绿色循环养殖水平。
优化养殖区域布局,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实施渔业节能减排工程,推进生态水产养殖;实施渔业碳汇增汇工程,发挥大水面渔业的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
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明确“十四五”农机科研战略及重点科研方向;加快推广农机应用,推动农业减排固碳。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湖南省兼顾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建立健全政策激励、市场引导和监管约束的多项引导机制,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机四个方面探索协同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实施路径。
|
|